今年是香港公開賽第59屆,賽事一如以往,非常緊湊。最後三洞,四名前列球員打得難分難解,最後一洞西班牙選手Cabrera Bello最後一短推失誤,白白錯失playoff機會,等了13年的澳洲選手Wade Ormsby首次於歐巡賽掄元。精彩賽事扣人心弦之處,非筆墨所能形容,非親自入場切身感受不可。
進場看了香港公開賽十多年,今次有點意外,最後一天進場時我踫到一宗「奇遇」,一名看似非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竟向我兜售黃牛票! 不是炒黃牛,只是以原價發售,每張400元。我好奇問門劵使用數碼入場,你怎賣給我?我又怎擔保這門票未經掃描過?他竟答覆可以跟我一塊入場,入場後才收錢。
香港公開賽門票有黃牛
我坦白說我已有入場券。他馬上從斜咩袋中拿出一疊掛牌,說這些比較貴,我一看之下原來是Member’s Guest Pass,還說可以包飲包食!我沒法分辨掛牌真偽,亦沒更正他這不是包飲包食,還奚落他4 day pass今天才來賣,再問他這些掛牌是怎樣得來。他答以前他老細給他的只有紅館演唱會門票,今年多加高爾夫球。我沒再理會他,香港公開賽嫓美紅館演唱會?我抱著迷罔心情走前等過馬路。
此刻,在旁一名鄉下婆打扮的婦人拖着一大概五、六歲的女孩問我入場要不要買門票。我答小女孩不用,成人要。她說這麼多人入場以為是免費開放日,唔怪知得剛才有人叫她買400元門票,還自動減至100元,她說完掉頭便走。
從香港公開賽門票有黃牛,令我想起2009年到東京看JLPGA賽事。當日我一走出地鐵站準備乘接駁巴士(像在香港上水一樣,球場離地鐵站大概十分鐘車程),已被十多名黃牛黨包圍。我一直走到巴士站排隊,黃牛黨依然源源不絕,眼看他們的生意蠻好的(後來知道門票的確是一早售磬),我在想高爾夫球在日本真是多受歡迎。
時至今天,香港終於出現黃牛黨,門票售磬?一個假象?是喜是憂?
以為是開放日
喜的是香港高爾夫球是否開始普及化,鄉下婆以為是開放日馬上來個反差,有些詼諧吧。令我憂的是,歸根到底,具百年歷史香港高爾夫球運動,香港人對高爾夫球的定位,我只能用「太少知識,太多誤解」來總結。
這勉強可說是自18世紀Alexander Pope 說「A little knowledge is very dangerous」 的延續,而今天不得不承認,我們每天都是被這些「太少知識,太多誤解」的人包圍。 更憂的是,以前我們樂意包容「太少知識,太多誤解」的人,因為他們大部份也會默認知識太少。而今天知識太少不再是問題,一切都是拜科技所賜,我們從一個單向的Read-Only媒體世界變成網絡上一個Read-Write雙向互動世界。
太少知識,太多誤解
知識太少的人都可以做作家,宣揚他們私己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直覺理念或訊息,隨意灌輸和散播給千千萬萬的人,還奇蹟地得到知識更少的人認同甚至愛戴,合力發揮更多、更荒謬的誤解,進入大家嚮往一個表面上是自由奔放的World Without Mind*世界——職業作家已死,全球也是!
知識不斷貶值及受壓,很快,自由的代價,就是我們無形地被困活在一個沒監管近乎黑客文化世界!
看看今天無論是一介庶民、市場管銷人、高級行政人員、富商、高官或一些立法會議員,每天擠進你耳朵的話,大部份反映出他們還是停留在「太少知識,太多誤解」的水平,還悠悠自得其樂。
單以高爾夫球為例,今天說因房屋問題粉嶺高爾夫球會應該改建為公屋,明天說高爾夫球不環保,後天說以高爾夫球是攀高謁貴小圈子活動,不合乎公眾利益......
執筆至此,有感寫了有關高爾夫球文章20年,怎化解公眾對高爾夫球知識太少而導致種種誤解?我像打高球馬拉松,倦了!回顧自己在球道上掉了多少條白毛巾,認輸了!這篇文章可能是我最後的毛巾!(完)
*World Without Mind: The Existential Threat of Big Tech by Franklin Foer,Penguin Press, 2017.
#####
本文原於《Golf Digest/高球文摘》香港版刊出
[ #高球風雲 ]